语言: EN

校友园地ALUMNI GARDEN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校友园地 > 校友风采 > 正文
管理自我 耐心积累 ——访91级本科方健学长
作者:Li Yi  发表时间:2012-12-09 阅读次数:

 

方健:

beat365官方网站91届校友

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整车集成部副总监

 

 

记者:首先非常感谢您莅临beat365官方网站。我们了解到您是91届的学生,那年汽车系刚刚成立。当时,您为什么会选择同济,选择汽车系呢?

方健:其实这个选择说起来还是蛮有意思的。我们小时候读书时没有汽车,我小学三年级时每天上学来回要走十公里的路,当时我就在想,能有车可做该多好。从那个时候起就有了些感觉,直到后来还想着这件事情。高中毕业刚好被推荐到beat365官方网站,没有犹豫就选择了汽车专业,因为这刚好就是我想做的事。

 

记者:回忆以前在同济的生活,有什么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么?大学生活对您又有什么影响呢?

方健:因为高中校园都比较小,所以一进校门,就觉得同济很大,印象很深的是第一次来同济时,校门都找了好久。同济其实是一个很宽广的地方,不仅仅指占地面积,更重要的是你能在这里接触到很多新鲜事物。

同济的生活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。一方面是自我管理意识的增强,另一方面我开始考虑自己今后究竟要做什么,这是来同济前没有考虑过的问题。高中的生活似乎就只有学习,学习就为了考大学,并没有思考上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。但进入大学后,就慢慢开始思考这些问题,人也慢慢成熟起来了。

 

记者:您是一直都在泛亚工作的吗?现在跳槽普遍发生的当今社会,这真的很不容易。

方健:基本上是的,我96年毕业,进入了上海汽车研究所,也就是泛亚的母体,97年泛亚成立,我就一直在泛亚工作到了现在。

其实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,作为工程师想做技术的话,他需要一个工作的积累,需要一个工程师的感觉。如果只是为了更高的薪资而频繁的跳槽,会失去完整做一个项目的机会,会失去进一步提高能力的机会,会失去一个好的稳定的人脉关系,这肯定是不应该的。如果频繁的每隔一两年的跳槽,等到三十五岁四十岁压力越来越大,学习能力反而越来越差的时候,就会在事业上遇到提升的瓶颈。当然,跳槽也可能会带来新的机遇,泛亚每年也会有人才流失,但这应该是建立在认真思考后作出的一个选择,不可能是频繁的。

 

记者:您现在已经是泛亚整车集成部的副总监,获得了07年和11年的“中国工业科技进步奖”,在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。我们学院现在也有整车,发动机等六个方向,那么您是什么时候又是怎样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呢?

方健:实事求是地讲,在学校里面我没有确定自己具体的方向。我想说的是,在学校里,更关键的是基本功的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掌握,因为我也不可能知道自己十五年后会做什么。对于职业规划来说,或是很清楚明白两三年之内要做什么,或是有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,比如究竟是想做技术做工程师还是进入管理层,成为管理人员。但要想清楚的知道十五年之后要具体做什么,没有人说的出来。我在整车集成这个大的方向里工作的十五年,也并不是我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,开始做过工业造型的辅助技术支撑,后来在工业部门工作了六七年的时间,后来又去做了与性能相关的工作。这些过程并不是自己可以主动规划的,我们可以做的是在团队中尽可能的展现自己的能力,期待比较好的发展机遇。

 

记者:您现在已经在管理岗位上了,您认为管理层的工作和工程师的工作有什么区别呢?

方健:其实做工程师相对来说可能更容易一些,因为工程师主要还是和专业知识和仪器设备打交道,会有明确的判断标准,所需要的就是扎实的完成技术工作,这样就能得到认可。但是作为一个管理人员,你的工作主要是协调各种资源人力,掌控好时间节点,完成一整个的项目。这更需要的是在技术背景下的人文管理,所面对的压力会明显增大。

 

记者:相比您当时的学习情况,能给现在的同学们一些建议么?

方健:当时我所在的班级还是比较优秀的。来自各地的非常优秀的学生相聚到这个新的平台。或许是压力比较大,学习氛围也相对浓厚一些。现在学校里的社会活动比我们那时丰富得多,这确实是十分必要的,但在大学中练好基本功,多学一些知识还是必要的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记者/张家元  刘霖 


返回

地址: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宁远馆 网址:https://www.xmshro.com/

版权所有©beat·365 (亚洲版)官方网站-Welcome